2023.03.24
你好香港

当郭富城、郑秀文、陈慧琳等一众老牌港星齐聚一堂,你会想到什么?早年复古色调的香港电影?红唇乌发的港风妆容?还是那座承载着无数梦想,容纳了诸多人生可能性的城市?



2023年2月6日零时起取消经粤港陆路口岸出入境预约通关安排,不设通关人员限额。恢复内地居民与香港、澳门团队旅游经营活动。


一切恢复,香港也成为时下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。


香港是一座属于艺术的城市,这趟艺术旅程从艺术迷必到的中环开始。这幢外墙白色与咖啡色相间的新古典风格建筑,前身是建于1890 年的牛奶公司仓库,上世纪八十年代变身为艺术展览及表演场地,带来创新而富实验性的作品;在由冰库改建而成的咖啡馆吃点儿东西,也许会碰上展览、读诗等文艺活动,更有机会跟艺术家面对面;PMQ 元创方从旧警察宿舍变成聚集了香港计师和艺术家的时尚聚落……一路尽是外形独特的艺术地标,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结合。拐个弯,钻进小店里,享受一幅画、一首歌和一个触动心灵的瞬间。




01




全新荃湾




荃湾曾经是香港的工业重镇,九成的纱厂都设于这里, 因此当时可以媲美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, 更有“小曼彻斯特”之称。


荃湾可谓是香港文化精髓所在。


活化之后的南丰纱厂(The Mills,柴湾角白田坝街 45 号)保留了很多 与昔日历史的联系,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(CHAT 六厂)用来举办各种活动及展览,里面完好保存了一部运作正常的纺纱机。从地面到最顶层,每层的咖啡店和餐厅全部面向花园。除了出售家居饰品和时尚配饰的店铺外,还有一间24小时营业的动物诊所。


南丰纱厂外的公共空间不仅可以了解更多历史文化,也是颇受欢迎的拍照打卡地。


香港第一个以消费者为本的升级回收再造项目Alt,已经在这里利用旧衣物编织成新衣服。从清洁、拆线到焕然一新,整个过程只要短短4个小时,正好为即用即弃的社会上一堂以实物教学的课。


融合时尚与科技概念,南丰纱厂也为创业家提供培育基地。


“‘速食时装’改变了大众的消费态度——让我们买得更多,丢弃得也更多。衍生出环境及生态污染等问题甚至改写了整个时装工业的运作。”同样身为设计师的 Kay 和 Toby 分别在时装圈打拼了十几年,被时装工业消耗过多后,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,看到了纪录片《真实成本》The True Cost,之后她们异口同声地说 :“再也不想光顾速食时装了!”二人想给予旧衣一个重生的机会, 合作开起了时装诊所Fashion Clinic,当起“时装医生”。


时装诊所 Fashion Clinic 的两位创始人 Kay 和 Toby。


在香港,这门生意并不容易,“最具挑战性的是如何改变大众的想法。” 其实速食时装文化可以凭个人习惯改变,美感可以与环保共存。时装诊所提供 时装问诊,以“3R”的治疗方法拯救旧衣,包括修补(Repair,采用 Visible Mending 的方法修复破旧的衣服),改造(Reshape,给予建议来改造旧衣)和重新设计(Redesign,重新设计,把旧衣改头换面,变成一件新衣),还有重塑(Restyle)和改编(Rearrage)两项隐藏服务,希望顾客在生活上也可实践环保和可持续的理念。曾在丹麦旅居的 Kay 说 :“居所就像身体的容器,断舍离能把过剩的库 存解决掉,找回自我空间。”说到物欲,Toby 说 :“它是一个陷阱。我们应该减少多余消费的概念,纠正对衣物和消费的态度。有时候,拥有的越多,得到的越少。” Pimary(1/F shop 105)以永续及绿色生活为概念,售卖多款天然用品、护肤品 和家居用品,本身在大埔大尾笃也有一间分店,进驻南丰纱厂后,将环保与可持续意 念带给荃湾的居民。


Pimary 店内的每一个品牌都是设计师从世界各地精心挑选的, 从天然、环保角度出发, 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。


新店没有了大埔的咖啡区域,不过却售卖多款永续的产品,例如饮管和杯子等。Book B(1 楼 111 号店)是一个结合了书店、餐厅、工作坊以及展览场地于一身的多元文化空间,和普通书店不一样,这里所售卖的书籍都是搜罗了亚洲多地的独立出版书籍,以绘画、近代历史、文学等为主题,更不定时举行工作坊和展览等。



02




九龙探秘




这几年,深水埗已经成为多元文化的熔炉。昔日的传统街市尚在,大街小巷仍然热闹拥挤,结集了九龙旧区的活力、怀旧氛围和缤纷色彩,同时迎来了不少时尚咖啡馆和设计师精品店。这种古老结合创新的气氛,让深水埗成为最迷人、最具香港特色的地区之一。


九龙城占据九龙半岛的东半边,是香港最多元化的地区之一。


旧工厂+创意虽不是个前所未闻的概念,但这样的碰撞仍然为石硖尾这个有点儿粗犷感的社区带来了变化,增添了不少“人气”。 这幢由“山寨厂”(上世纪 60 年代家庭式轻工业工厂)石硖尾工厂大厦改建而成的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(JCCAC,石硖尾白田街 30 号)最大的特色就是建筑本身。走进来就能感受到强烈的怀旧气息。这里的工作室看似安静,其实经常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和活动,令到访者接触不同类型的艺术。除此之外,还有广告、电影探讨与研习、流行歌创作、插画及摄影作品展等等,十分多元活跃。创意中心里 有 3 个艺廊、1 个剧场,除了中庭可以用作展览和演出之外,每一层都有公共空间用来展示驻地艺术家的作品。


香港是个两极之地,无论是中西文化的交织、都市与自然的融合,还是商业金融中心里蕴含的传统和建筑 ...... 种种截然不同的元素在这里碰撞交融、合而为一。


一楼名为 Design Port 的店内巨大的落地窗,让人马上想走进去仔细看看,这里出售来自香港和周边地区的独立设计,积极传递着一种乐活精神。插画师林皮(www.lampei.com)的工作室也在这里。工作室到处都是旧物——学校实验室大桌、木柜、木门......


“它的痕迹很美,完全可以再用很久。”林皮说。10 年前她在嘉道里农场做文宣设计,了解到生态问题,自此就把平日收到的传单、 信封,加上从朋友处拿来一截因台风而倒下的凤凰木做成作品《重生》,又用这些废纸做成纸糊“女飞贼苏飞”(Flying Sofy)。苏飞是林皮多年前创造的角色,她不明白现代人为什么不懂得珍惜,于是穿梭不同时空,流连于旧物中寻找宝物和记忆......从林皮的工作 室外的走廊向下望,可以看到一棵高高的凤凰树,她在走廊讲电话时常常望着它。


年轻的艺术家林皮和她创作的女飞贼苏飞。


“深水埗的意思是深水码头,起初由数个维多利亚港沿岸的小渔村组成。”设计师 Alvin 一边摆弄店里的皮料一边说,“无论是电器、二手货、布料、纽扣、皮革,还是玩具,这里都不会让你失望而归。每天这里的大街小巷各个市场均挤满购物的人潮,探头到处寻找色彩缤纷的布匹。”漫步在深水埗老街,不难感受到这里的演变。商铺铁闸和大楼外墙上,仍然可以看到 4 年前 HKwalls 街头艺术节的巨型彩色图画 ;西班牙艺术家 Okuda 则把大南街一栋 11 层高的灰色大厦绘上七彩的几何小熊图画,缤纷悦目。崭新活力加上隐世的气氛,让原来在观塘工厦教授皮革手作班的 Alvin 决定在这里开设“阿里皮艺”(www.alristar.com,大南街 236 号),售卖皮料和皮具制品,店铺二层则开设工作坊作教学。近年有不少文青打着工艺复兴的旗帜,朝大南街和南昌街、黄竹街交界一带大举进驻。皮革店、咖啡馆和艺术空间纷纷空降,这些年轻人抱着文化传承和革新社区的心志,能否让旧区重燃希望呢?



03




中环漫步




中环不仅是熙熙攘攘的金融区,这里的精彩多元完全超乎想象。高楼背后,遍布文化古迹、历史建筑、设计师精品店和食肆。


上环有很多令人着迷的咖啡馆,半路咖啡就是其中一间。


 H Queen's(中环皇后大道中 80 号)是一栋特别为艺廊而设的艺术商厦,出自建筑师林伟之手,他本人也是著名的现代艺术藏家,在功能和设计上展示出了建筑师和艺术内行人的双重视野。H Queen's 楼层高达 4.65 米,每层面积在具有空间感之余也非常适合摆放大型展品。这里集中了多间世界顶级艺廊,包括卓纳画廊(David Zwirner)、佩斯画廊(Pace Gallery)、 方 由 美 术(Galarie Ora-Ora)、 豪瑟沃斯画廊(Hauser & Wirth)、首尔 SA+,还有 David Zwirner 开设的同名画廊。


香港设计师非常灵活,不会局限在自己的文化里。


沿着 H Queen's 大厦侧身的电梯向上,可以直通位于中区荷里活道的“大馆”(Tai Kwun)。“大馆”是广东话拼音法,带着点儿南粤世俗的乡土味道。拥有 169 年历史的“大馆” 于 5 月底对外开放,迅速成为在这个全球楼宇密度最高地理空间上的“放风”好去处。这里有一个可以容纳 200 人的表演艺术中心、一个室外剧场、TASCHEN 书店、乐茶轩茶艺楼,以及“大量为公共艺术准备的空间”......劳伦斯·韦纳(Lawrence Weiner)、加藤泉(Izumi Kato)、陈馀生(Gaylord Chan)都在这里创作了自己的作品,很快,也会迎来自己的艺术家驻站计划。


大馆建于19世纪,百多年来见证了香港翻天覆地的变化,里面充满了故事。


沿着荷里活道继续走,经过摆花街,湿热天气下偷闲喝个公利甘蔗水,看看文武庙,就到了拥有超过 60 年历史的 PMQ 元创方(中环鸭巴甸街 35 号)。从前的已婚警察宿舍摇身成为设计创意新地标,更是年轻设计师们的梦工厂,好好逛一下至少需要 2 个小时。一层小有名气的“住好啲”(Goods Of Desire)打着“香港品牌”的旗号,店里摆设了许多生活 家具和生活小物,喜欢家饰、家居的朋友可以来这里逛逛。


元创方是体验香港本地匠人文化的绝佳场所。

/长人

图/仲春之会


- end -

你对香港有什么印象


~


~


You May Also Like


17

等一下,游览长江的最佳方式







文章推荐